“神秘而平凡”的PCR檢驗人
為加強常州核酸實驗檢測能力,常州政府加大了培訓力度,28小時建設青龍核酸實驗檢測基地,目標為達到日測20萬管的核酸檢測量的1200人的隊伍。就在這樣的環境下,我院派出了7名志愿者到基地參與培訓、學習和工作。分別是:史銘鈺、施耀忠、朱春林、周銀娟、徐莉、陸昭明、戴玉嬌。
對于廣大群眾而言,核酸采樣僅幾秒鐘就可以完成,但是對于檢測人員來說,這只是一個漫長工作的開始。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是一個幾乎與“病毒”零距離接觸的一個檢測,是快速確認患者是否感染病毒的最有效手段,是抗擊疫情不可或缺的“利劍”,這是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。
PCR實驗室的“大白”危險和不適超出想象。整個檢測需要經過樣本接收、樣本滅活、試劑配制、加樣、提取、點樣核酸擴增、報告分析等多個步驟才能完成。雖然不直接接觸患者,但依然面對這巨大的危險。其中標本開蓋后,提取標本環節存在著高濃度氣溶膠的感染風險。這個操作是需要在二級生物安全柜中進行,檢測者必須進行生物安全三級個人防護:穿連體防護衣、帶護目鏡、N95口罩、雙層手套、雙層鞋套。并且,在工作時間長達8小時的過程中,不可以進食、不可以上廁所。實驗過程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,在密不透風的防護裝備的保護下不到一小時就汗流浹背、呼吸急促、有缺氧的感覺。額頭、眼眶、耳后都是明顯的勒痕。這無疑是對于檢測人員體力和心理的成熟能力的巨大考驗。
為了加快核酸檢測的速度,為了讓常州市民以最快的速度拿到自己的核酸報告順利復工;為了各個高速卡口的司機在5小時內能順利的進入常州,為常州市民提供生活物資;為了學生們順利開學;青龍基地的工作人員決定24小時不間斷的檢測、夜以繼日的堅守崗位。并且嚴格遵守隔離閉環政策,做到吃在基地,住在賓館,半個多月沒有回家。工作時間的不規律,而導致作息混亂,失眠。
考慮到隊員的身心健康,衛健委和酒店協商,為我們隊員開放了后院,提供各種放松休閑的活動。同時和常州圖書館合作,為抗疫隊員提供圖書,建立閱讀角,豐富隊員的精神世界。在生活中,為隊員采購藥品、提供理發服務,為女性隊員采購生理用品。讓隊員在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身心的放松,更好的完成后續的工作。
我院7人團隊就是在這樣的環境和高壓下在青龍基地奮斗著。在基地做到了學習一天即上崗。工作一周后較好的完成了衛健委指示的工作指標。并且,在后續的工作中帶教新員工,為常州核酸檢測培養了新的一批人才而做出自己的努力。
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
7人團隊中施耀忠老師是一名58歲的老共產黨員。在培訓的日子里,施老師身先士卒,一馬當先,沖在工作的第一線。“我們年紀大了,眼睛不行了,但是有力氣,跑腿,賣力氣的事都交給我們”。在工作中施老師主要負責二區的后勤、統籌協調工作,保障隊員檢測順利開展,減輕隊員工作的壓力,同時又為下一班隊員順利檢測做好前期準備。施老師說:“我這一輩人都是‘老黃牛’,是停不下來的一輩人,我們已經習慣了奉獻。”就這樣施老師時常和年輕的隊員一起工作到凌晨。
施耀忠老師說:“對于我們老黨員,就像那句話說的,疫情就是命令,防控就是責任,黨就是我們前進的方向。只要黨需要我,我就可以再戰一百年。”他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個黨員的初心,有效的堅定了青年人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。
一個黨員,就是一面旗幟。在這樣的影響下入黨積極分子史銘鈺在戰疫中爭做先鋒,努力奮戰,立志將為人民奉獻,勇擔當敢作為作為行動準則,以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。做為隊長,她除了積極完成自己繁重的工作以外,還時刻關心著隊員的身心健康,肩負著一整個隊的后勤工作,總能第一時間處理各種的突發情況。同時也是大家的聯絡員,和醫院及時溝通,統籌安排隊員的生活日常。她說:“我的外公參加過長津湖戰役,一代人有一代人長征,我也希望我女兒為我驕傲。”
在這樣的的熏陶下,年輕的隊員陸昭明和戴玉嬌對黨組織充滿了向往,希望在生活、工作、思想上向黨組織靠攏。兩人寫下入黨申請書,待回到醫院后再上交組織科,希望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得到黨組織的認可。
來源:常州市青龍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城市基地